欢迎光临怒江生态农特产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电话: 15208868863 邮箱: 3472889160@qq.com 地址: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分水岭

怒江: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分享到:
来源: 本站原创      2020-03-11 12:02:04
字号: T| T

“我们一家5口以前住在高寒山区,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国家对我们太好了,现在不仅住上了大房子,还享受各种惠农政策……”谈起搬迁后的生活变化,今年58岁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永福社区建档立卡搬迁群众赵文祥满是感激。

“十三五”期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和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859人纳入易地扶贫搬迁。为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园稳得住、能致富,怒江州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

挪穷窝,从“山旮旯”到“新家园”

泸水市丙舍坝桃源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家住兰坪县营盘镇黄梅村的郝月华,一直希望能住进有独立卫生间的新房子。

正当老郝有这样的想法,驻村工作队员入村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听着搬迁后的经济账、生活改善账、子孙账、教育账等“7笔账”,想到以后在城里能拥有一套房子,儿子务工也方便,他下定决心搬出大山进城去。

2017年11月,郝月华带头签订了兰坪县易地扶贫搬迁协议,在积极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郝月华还主动和宣传工作队员们一起挨家挨户动员其他村民搬迁。 2019年2月,他带头搬迁至兰坪县城区安置点永安社区,还被聘为永安社区祥和小区管理人员。

傈僳族群众余文清,在禾波村路嘎小组生活了50多个年头,当听说要搬到陌生的环境,他犹豫不决。

“说实话,刚开始是有顾虑的,但是国家政策那么好,我是一名老党员一定支持易地搬迁。”接下来的入户登记、签订三项协议……余文清和妻子都积极配合。

“易地搬迁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土地确权颁证,咱们按政策享受的各项土地惠利不变,老家的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得知有些村民对易地搬迁政策不理解,有各种担忧后,余文清积极协助村“两委”和工作队耐心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带头搬迁。

“当初听他的话搬下来活了,我儿子上初中也近,生病也不消操心了,十几分钟就能走到卫生室。”同组一起搬迁到南大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邓叶海说到。

余文清和郝月华只是怒江州广大搬迁群众的一个缩影,在峡谷深处,一批又一批的贫困群众,正在从山旮旯搬到新家园拥抱幸福开启新生活。

截至3月9日,怒江州已分房领钥匙24261户91578人,预计本月底全面完成搬迁入住。

“富脑袋”,“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

群众参加摩托车维修技术培训

怒江州委、州政府在易地搬迁后续脱贫措施上围绕“精准实”强化保障,结合省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和搬迁劳动力特点,统筹各部门培训资源,根据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逐户建立培训档案,对45岁以下的劳动力进行烹饪、电工、建筑工、汽修、草果编等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据了解,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今年1月已解决搬迁群众就业35923人,实现户均1.42人就业。

龙新花,从禾波村吓嘎斗小组搬迁到贡山南大门安置点后,她参加了由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举办的烹饪技能培训班。

在22天的培训时间里,她学到了烹饪基本功、面点制作和家常热菜烹饪等烹饪技术,并通过了实操考核和理论考核,获得了初级烹调师和面点师资格证。培训回来后,龙新花就在安置点开了一家小吃店,用厨师培训学到的技术经营包子、煮米线等早点,月收入达4000元左右。

2017年,当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来到兰坪县通甸镇箐头村上箐头三组动员群众搬迁时,杨柳映心动了,她决定依靠党的好政策搬离大山,甩掉建档立卡贫困户帽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柳映一家主动报名,于2018年9月,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易门箐安置点的新家。

杨柳映和丈夫二人文化素质均不高,但他们夫妇觉得国家扶一扶,自己更要闯一闯,不能一味“等靠要”。

杨柳映之前是箐头村村医,搬迁后,她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担任易门箐安置点卫生室的医生。她丈夫虽然缺技术,但主动报名参加了挖掘机等各种技能培训,积极到安置点附近的工地务工。在两人的勤奋努力下,她们一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

富口袋,“输血”变“造血”

群众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

稳得住,发展是关键。

怒江州在狠抓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因地制宜配套实施产业项目,发展草果、花椒等绿色香料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解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

据了解,目前全州已建成安置点扶贫车间37个,投入使用33个,进一步解决了搬迁劳动力就业问题。

在大兴地镇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当地党委政府组建了核桃加工扶贫车间,引进深圳市德明联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合作方式组建数据线加工扶贫车间,为搬迁群众提供245个就业岗位,每天人均工资100元。

该安置点还探索推进乡村投资开发业务,依托泸水市兴地扶贫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市场经营主体+基地+搬迁户”等模式,实现群众资产收益。

在安置点周边木志坝、幸福桥头分别建设了100亩火龙果种植基地和200亩芒果种植基地,解决搬迁群众零星就近就地务工问题,2019年实现收入人均1600元。此外,针对珠海工业发达资源、劳动力紧缺实际,由社区支部班子牵头,组建劳务派遣公司,把青壮年劳动力输出去,从事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增加搬迁家庭经济收入。

“给钱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用完了还是穷,有致富的路子才能真正脱贫。现在好了,大家有事做了,思想稳定了,发展动力也更足了。”搬迁群众六文四说。

Copyright © Wed Jan 08 05:06:20 CST 2025 怒江生态农特产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7004679号-1 滇公网安备 53332102000136号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 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中所使用的图片、文章、视频、字体等如果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